close

昨天和朋友去逛西門町,一時興起便跑去看電影「血鑽石」。
之前便聽聞這部電影的評價很高,題材我也很有興趣。
只是怕這種富涵道理的片子,處理不好會變得沉悶枯燥。

但是,我在觀覽的143分鐘中,完全感覺不到枯燥二字。
富涵道理,卻也可以很純粹地欣賞這部片子,相當推薦!

節奏輕快明確,對話,還真是感覺不多~(笑)但都很經典。
李奧納多飾演丹尼艾奇,一個在南非賣鑽石的掮客。
一次走私被逮,在牢中偶然聽見也在同個獄中的所羅門發現一個粉紅色鑽石一事。
加上遇到的美麗女記曼蒂鮑溫,開始了這段尋找粉紅鑽石的旅行。

其實對於一個精明的鑽石掮客會僅憑在牢中聽過的一段傳聞,便如此堅信。
稍稍有點疑惑不解,但轉念一想,或許是因為丹尼知道若這消息是真的,
這顆粉紅鑽石便可讓他擺脫這地獄,像是一道希望的曙光般,
才會讓他如此相信真的有,也或者是想要相信吧!

看完電影回家後,在PTT上看過不少評論心得。
有針對血鑽石的來歷、漂白、記者的嗜血、殘酷卻寫實的人情(1分鐘的外電新聞)。
大家寫得跟專業的影評一樣。(汗)


所以,我就只對於自己印象深刻的幾個段落來說心得吧~
轟天雷是當然有的,想自己好好欣賞電影的,趕快離開。^^



第一個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叛軍R.U.F.教導小孩子的部分。
這部份我很早已前就有聽聞過,為了讓孩子能堪用,他們會用得像是催眠般的教育法。
比如教你射擊,為了能讓你順利殺人,第一次會讓你矇著眼睛射擊,
受到殺害人的衝擊,待夜晚,再好聲好氣地,像個老大哥似地溫柔地「開導」你。

說你做得沒錯、做得很好、你是英雄、你是小小尖兵等,
利用一點小小地溫柔,加上罪惡感(如果這時候還有的話),把你綁在這世界。
配合毒品,等到長大後,就算心裡很明白,卻怎麼都回不去了。
越聰明的孩子,恐怕會更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。

迪亞矇著眼射死人後,他拿下矇眼布,那一幕在他眼前,究竟是什麼樣的風景呢?
明明以為只是像平常一樣,射擊模型人而已,現在眼前的人卻的的確確因為自己
方才的射擊而死亡?這和射擊模型人又有什麼差別呢?這就是「殺人」嗎?
那幕背光的側臉,微微的顫抖,不可置信的眼神,給了我很強烈的這種感覺。

我是不知道想出這種訓練法的人有沒有想這麼多啦~
不過只是認為,若我是受到這樣的「教育」,搞不好我會因為害怕,而想要麻痺自己。
不用叛軍進一步催眠,自己就先催眠自己,長官說的都是對的,他們都是壞人、敵人,
我殺他們沒有關係的!或是變得無法判斷到底殺的是人還不是人了。

(比如某櫻塚護,分不清楚人物差別;抑或者說槍擊很難感覺「殺人」的觸感吧~
比不上用刀子之類的近身肉搏戰,會很清楚地感受到刺入骨骼或臟器.....)
(再說下去本文就要列18禁了~打住打住(笑))


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橋段是最後一幕

也就是英國珠寶商為了獲得索羅門身上的粉紅鑽,讓它的家人搭飛機來到的畫面。
相較於前景的索羅門一家團聚的溫馨,後景的珠寶商正殷殷切切地欣賞著鑽石的光彩,
加以鑑定品質價格,真是個一目了然的諷刺圖啊~

或許正因為很明白的諷刺,所以讓我想像、感受的就沒那麼多了。



接下來,就有點零零散散、順序不一地說了。

先是叛軍、南非那邊(看來我真的對這邊很印象深刻(笑))。
在述說街景、人們日常生活,以及叛軍他們的日常生活時,
用上快節奏的音樂,據聞是饒舌歌(?),我對音樂不太懂,
只是覺得音樂配上變化快捷的運鏡,就像是個諷刺、華麗的人生走馬燈。
把很沈重的「日常」用節奏帶著跳開了。

我想,我真的很在意叛軍在這種生活下的想法,
也或許是深處和平的我的妄想、多餘的偽善關心吧~
總覺得,他們沉溺在物欲中,有種也是把這些物品當「毒品」一樣在麻醉自己的感覺。
這段畫面,讓我有種「但求一宵歡娛」,不管他明天會如何的印象。


而最後,艾奇掛點在山頭上那邊,他打電話給曼蒂,拜託她關照一下索羅門。
電話的一邊是歌舞昇瓶、富裕和平的環境,就像之前曼蒂說的「喝拿鐵看利率」的景象。
而艾奇這邊卻是,眼角往下一瞟,一票重裝軍人正朝著自己走來,
自己的身上也要害重傷、失血過多,即將面臨死亡。
當艾奇看著直昇機順利飛走,他那句「我正在看非常壯觀的景象」,
我真的在心底動容了。


艾奇和索羅門拿到鑽石,卻被兒子迪亞用搶指著,那段感化兒子回來這個世界的橋段,
恐怕也是感動不少人的老梗吧~(我承認是狗血了點,但我也有點感動(笑))
(雖然我內心更期待的是在父親勸說下,卻仍舊開槍之類的橋段~Orz)


而艾奇被女記者拍的照片,竟成了他的遺照....>"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豆子 的頭像
    豆子

    豆坊

    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