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愛你的敵人——如何處理對立與輕視,尊重意見不同的人》

作者:亞瑟.C.布魯克斯
原文作者:Arthur C. Brooks
譯者:楊晴、陳雅馨

出版社:商周

000001_1611046342.jpg

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是美國人,但一些原理概念仍值得一讀。

扼要來說,作者反對輕蔑(視對方於無物、認為噁心、拒絕與之溝通)文化,鼓勵讀者以愛包容對待對方,但這並不是表示要贊成對方的意見,而只是提供一個彼此溝通交流的機會。認為透過故事可以增進了解彼此的人性,匿名會降低我們的道德、容易去個體化,因此作者反對使用匿名的方式進行交流,例如使用社交媒體如推特等。

作者認為競爭是好事,觀點也需要競爭,因此透過剝奪對手的正當性來關閉競爭的機會,是不公且不智的。鼓勵人們走出同溫層,進行良性的理念之爭,盡量不要投入不具生產力的辯論。

很溫柔、堅定的一本書,也有許多我常看到的呼籲(善待你的對手,不要妖魔化對方,反對其觀點,但不要反對他本身),在大選過後的現今,是很適合給自己「治癒」一下的一本書。當然也有過度理想的問題,畢竟作者訴求的這些事,能做到的都是聖人等級了(苦笑)。

基本上推薦本書,適合在大選前後看一下,治療一下自己的心。翻譯很流暢好讀,可惜錯別字有點多,如果在編輯校對上更用心一點會更好。

 

以下是個人的劃線重點:

˙觀點或許該受到輕蔑,但沒有任何人該受到輕蔑。尊重他們,以自信的態度、簡明的方式,反對他們的觀點。(P.22)

˙憤怒的意思是「我在乎這個」,而輕蔑的意思是「你讓我覺得噁心,你不值一顧」。(P.31)

˙越少接觸對立觀點,我們身而為人的邏輯力就會變差。(P.41)

˙1.關注他人的痛苦,而且設身處地關注。2.與他人互動時,尤其是遇到意見不同之處,應採用「五比一法則」(每批評一次,要提出五個正面評價)。3.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值得報以輕蔑。4.到異議人士所在的地方,向他們學習。(P.51-52)

˙如果我認為自己是對的,我有義務堅持自己的觀點。但是我的責任還有對待所有人,包括與我有很大分歧的人,要親切、公平和友善。(P.53)

˙總統候選人當然會豎立國家基調和政治論點,一旦喪失絕對的道德標準,那麼從電視到餐桌甚至到校園,都變成了道德戰場。一切都無關乎真心異議,而全怪對話的另一方欠缺基本人格涵養。如此一來,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,都不值得費心相處,輕蔑由此而生。(P.108)

˙幾乎所有與我們意見相左的人,往往都並非如我們以為的不道德,只是以不同方式表達這種道德觀。(P.116)

˙1.你的論點要鎖定我們共通的道德觀「同理心」和「公平」,而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所抱持的道德觀。2.小心政界和媒體界中善於操弄意見的領袖,他們會用道德維度來批判異議者,挑起雙方分裂和煽動輕蔑。3.道德觀不同不是人性的系統錯誤,而是可以讓我們變堅強的特質。(P.122-126)

˙人類天性就喜歡往已知會舒適和受歡迎的地方去。(P.127)

˙如果我們想要凝聚更多人,減少輕蔑,就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,到不歡迎我們的地方,花時間與意見歧異的人交流互動,不是討論如運動美食這樣軟性的話題,而是難度很高的道德議題。(P.127)

˙與道德觀不同的人往來,帶給我不感到被冒犯的力量,即使別人還是想冒犯我。(P.128)

˙身分認同是個既清晰又模糊的概念。它可以讓原本不相識的人快速建立歸屬感,但也可在不應分敵我的情境下輕易劃出界線,切斷我們本來能夠且應該與他人建立的人性連結,煽動了輕蔑的風氣。(P.138)

˙社會資本有兩種。第一種是結合型社會資本,這是「內向型」的,傾向「加強排他的身分認同與同質族群」。……相對而言,橋接型社會資本在於接納那些不屬於自己特定陣營的人。(P.141-142)

˙儘管我們在人口統計上存在差異,但橋接型身分認同仍尋求你我共通的人性和經驗,通常極反對當前定義的身分認同政治。結合型身分認同定義了你與他人共通之處是「什麼」,而橋接型身分認同則定義了你與所有其他人團結在一起是「為什麼」。(P.142)

˙決裂時會強調使我們分化的身分,很快就看不見他者的人性。(P.146)

˙在一個遭到輕蔑分化的國家,當今領導者的道德層次有分級。最差的是「決裂者」,想靠分化人們來獲得權力。用他者化的語言,利用身分認同政治來界定外人。……中級的是「結合者」,不一定想從分化中佔便宜,但很少能促進真正的團結,因為他們利用身分認同來強化與自己族群的連結。……理想的當今領導者是「搭橋者」,即致力於徹底接納多樣性的男男女女。(P.152)

˙基於事實的論證並不能很好的說服人。(P.157)

˙心理學家一致認為實際上每個人都是「確認偏誤」(confirmation biss)的受害者,傾向於相信那些支持先前信念的證據,而拒絕與這些信念矛盾的證據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認為提升最低薪資不會摧毀任何工作,那麼就算我給你看相反方向的堅實證據,看你來也都會像是受到自利的動機驅使。你會更快質疑我的動機,而不是你自己的信念。(P.158)

˙人的故事一出現,就會發生好事。相反的,沒有故事的人只能消失。(P.171)

˙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去人性化現象,你將開始發現它的存在。例如,也許你喜歡的報紙上的專家就把某些人稱為豬。關鍵是透過去人性化來摧毀你對於他或她所嘲弄對象的同理心。也許那看起來沒甚麼大不了,但是有人正在操弄你去很你的人類同胞。(P.173)

˙社交媒體的興起提升了我們表達輕蔑以及尖酸刻薄的能力,也讓我們做為去個體性的弱智大眾得以用驚人的效率行動。(P.179)(作者認為匿名性會降低人們的道德性,強烈呼籲讀者不要使用匿名與人溝通交流、使用社交媒體)

˙雖然我們最終未必會在每個議題上達成共識,但我們仍可以互相理解。要了解他人並幫助他人理解我們,我們必須要建立人性的連結,而做到這一點的方式就是透過故事。(P.181)

˙彌爾認為想要產生優秀的觀點,我們需要讓觀點彼此競爭。這就是當強大的行動者不思贏得理念之爭卻反而想要關閉競爭時,情況會如此危險的原因;包括縮窄可接受的話語範圍、鎮壓抗議、讓反對的觀點噤聲,以及聲稱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都是愚蠢或邪惡,這些都是關閉競爭的方式。(P.202)

˙當建立一個服務人人的社會的道德共識崩潰時,達成那個共識的手段也會開始彼此對撞。它們自身成為了目標,不再受到道德原則的束縛,而兩方也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要取得勝利。當雙方像在打聖戰般的互相攻擊,領導人質疑起對方的動機,而不是他們的理念,並因此讓美國人陷入相互對抗時,那時道德共識就會破滅,也不再有任何事物可以讓我們有所依憑而展開真正的理念之爭。(P.209)

˙表達不同意見的規則……規則一:找到你的羅比、康諾,或法蘭克。(指找到你可以安心交流政治意見的摯友)規則二;不要攻擊或羞辱人,甚至不要想著贏。……規則三:絕對不要預設別人的動機。……規則四:把你的價值當成禮物,而不是當成武器。(P.226-242)

˙違背一個人的意願,就是說服了一個人,他的心也不服。(P.232)

˙幾乎不會有人因為受到羞辱而同意另一個人的看法。(P.233)

˙回彈效應:當你侮辱某個人時,實際上反而導致對方堅定其觀點。 (P.234)

˙想像者支持機制:這種機制會讓羞辱者給人留下一種印象:所有針對這個議題主張他那一方看法的人都像他一樣討人厭。(P.236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亞瑟.C.布魯克斯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