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多桑 (A BORROWED LIFE)
導演:吳念真

電影心得和離題感想有。




一直覺得某個時期的國片拍得很讓人看不懂,提不起觀看的興致。(汗笑)
這陣子開始想多接觸相關資料,所以再度燃起了興致,入手了這部電影。
(是說一邊讀書,還會趁讀書的空檔在圖書館的書堆中挖相關書籍,我也真是..Orz)

本來想看看他人的心得後,簡單在自己右下角的欄位說個幾句心得就好了。
但心得文著實不多,所以還是自己跳下來簡單寫一篇了。

故事,其實就是以吳導自己的父親為主角,描繪了他的一生,
帶出了世代的更迭與礦坑的興衰。
(是說,DVD上的劇情簡介,寫得一點都不吸引人XD)

拍片的手法上,我不是這方面的專精,不懂相關術語,
有很多劇情,都是靜靜的畫面,只有聲音的流動在帶動整個劇情,
或許大吵大鬧,或許激動萬分,都不會在畫面上呈現,而只是在觀眾腦內補完。
老實說,不是適合靜不下心的小朋友看的電影,因為容易覺得沉悶與不解。

平實的描述中帶著點悲傷的世代矛盾,但大體上還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與關愛。
不善北京語的多桑,和受現代教育的女兒溝通不良,還被說是漢奸走狗汪/精/衛。
遭遇礦業沒落、失業危機,因而挫折的多桑,也從酒家轉戰麻將桌。

而年紀大了之後,礦工的職業病「矽肺症」也出現在多桑身上。
心心唸著皇宮(皇居?)、富士山的多桑,終是沒有看見他心中的風景。


真要說評價的話,這部片並不是很得我共鳴、讓我想大加讚揚的片子。
但是看著多桑病重的身影,還有劇中的細膩感情。
讓我想起了屬於我自己的一些故事。

還是蠻推薦一看的電影,在160分鐘中,吳導很成功地敘述了一段小人物的故事。


以下是離題的感想。
也許會有點嚴肅和泛政治味(?),還請慎重考量是否繼續閱覽。



關於語言

最近在接觸相關史料,讓我相當關注的一個族群是:
「受日本教育,通日文不通中文,卻在一夕之間成為中國人」的這些人。

他們被時代開了個大玩笑,而為了活下去,他們只能捨棄以往的人生,重新來過。
大多的故事被埋沒在光陰洪流中,只有少數精通了中文的人,能夠提筆留下一些記錄與文學。

而在我這個世代(1983),自小用的是台語,接受到的是所謂的「國語」教育。
拜從小聽X姊姊、X叔叔講故事的錄音帶的福,我國語相當精通且標準。
標準到,幼稚園、國小教師都問我媽媽:「你們家是外/省/人家庭嗎?」的程度。
甚至連大學的老師,也問過我:「你是外/省/人嗎?」
(囧,老師,我如果說我是本/省/人,你會當了我嗎?←我當時真的閃過這個念頭XD)

現在說來,只是長輩茶餘飯後的笑談,不過,我真的很想知道,
當時母親聽到這番評價與疑問,到底是何種心情呢?

我自己是感到有些悲哀,曾經是我最熟悉的語言,如今卻講得斷斷續續,
我努力試著想複習起來,盡可能和家人溝通使用台語,但卻常被嘲笑發音。(攤手)
(就是不會才要多說多練習咩~)


關於赤腳

在電影裡,看到多桑一家人回嘉義民雄老家,么弟打著赤腳的模樣。

想起我小時候,和母親回外婆家,見到的表哥表姊們,也多是赤足行走。
曾好奇地問他們:「不覺得地上很燙嗎?這樣不會受傷嗎?」
他們反而感到奇怪地回說:「不會啊!」

自己也曾試著脫下鞋子,赤足行走,受傷是不會(腳很堅固的XD),
不過我忍受不了馬路的熾熱,三兩下就受不了穿上鞋子避難去了。(笑)

只是現在回到鄉下外婆家,已經越來越少看到人赤足行走了。
而當年的表哥表姊,也都紛紛穿上鞋子,已難見赤腳的情景。

附帶一提,我小時候的過年,鄉下很流行打衛生麻將、還有各式號稱小賭娛情的賭博遊戲。
於是我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,就看著大人打,看著看著就學會怎麼玩了。...Orz
(不過我台數還是不太會算,還有花牌的規則也還不太懂就是)


其實上述名詞的使用「外/省/人」、「本/省/人」、「台/語」,
我知道都有人在爭議,認為該民族融合莫再分別也好,認為應精準地稱為閩/語、河/洛/話也好,
總之考慮過後,我決定使用對我而言最直覺的稱呼方式,還請見諒。

(二來,部分也是為了準確傳達當時情境的描述....
曾以為早沒分別的我,交朋友從不問別人省籍,也沒朋友刻意問過我這問題,
在大學時居然還會被「教授」問及省籍問題,這讓我囧很大.....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豆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